滴滴盈利:看起来很美,却无人受益
2024-04-01 17:00:10
  • 0
  • 0
  • 0

日前,滴滴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四季度滴滴实现总收入494.19亿元,同比增长55.4%;净利润为10.82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7.04亿元。


2023年全年,滴滴实现总收入1923.8亿元,同比增长36.6%;净利润5.35亿元,实现年度净利润转正,经调整EBITA亏损21.63亿元。


从数据上看,滴滴营收大涨,净利润扭亏为盈,展示出强劲的反弹趋势。但背后却透露出另一重隐忧——滴滴营收大涨,并不是源于其新业务或网约车基本盘业务的盈利出现了拐点。我们注意到,其网约车烧钱买订单的模式,盈利能力在进一步陷入瓶颈。背后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扭亏为盈背后,裁撤业务与裁员,员工没有受益

从财报看,滴滴扭亏为盈背后,有两个关键部分:

滴滴在财报中提到,公司于2023年11月13日完成了将某些智能汽车业务出售给小鹏公司,以换取与小鹏于2023年8月27日签订的股份购买协议发行的A类普通股。交易完成后,小鹏拥有并经营智能汽车业务,公司持有小鹏少数股权。

一定程度受此影响,滴滴的投资收益净额由2022年全年亏损58亿元增加至2023年全年盈利36亿元。

而2022年滴滴全年亏损为58亿元,主要是由于对 Grab 投资产生的公允价值损失。


2023年全年的投资收益主要与剥离某些智能汽车业务和分拆从事自动驾驶卡车业务的子公司相关的处置收益有关。而剥离智能汽车业务后研发费用也从全年95亿下降到89亿元,挤出了6亿的费用。

此外滴滴的一般管理支出(含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室租金、行政人员的工资等),由2022年的170亿元,降低至2023年的84亿元。

也就是说,通过裁员降薪、缩减办公费用等方法,滴滴降低了86亿元的支出,缩减规模达到51%。这两项,为滴滴账面上带来了180亿元的进账。

因此,滴滴扭亏为盈背后,与变卖智能汽车业务、裁员降本换来的巨大收益有关,在网约车业务上,滴滴的单量确实是在增长,报告期内,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达到931.7亿元,同比增长65.8%。

但与此同时,它的营收成本也增加了,去年同期营收成本为261亿元,占总收入的82.1%。滴滴表示收入成本的增长主要是因为中国叫车业务相关的成本增加。

数据反映出的现实是,滴滴的员工规模因为裁员被压缩了,员工没有因集团盈利获得好处,自我造血与盈利模式的困境仍在,裁撤业务+裁员降薪带来的阶段性盈利是短期的,接下来滴滴还是要想办法找到新的增长点,解决营收瓶颈问题。

二、抽成拉到极限,司机叫苦不迭,自我造血成难题

此外,滴滴的网约车主营业务,正在接近天花板,抽成在拉到极限,司机也面临受益持续下降的临界点。根据滴滴财报:2023年一季度经营成本为364.99亿元,交易量为23.25亿单,滴滴司机的单均收入约为15.70元。

2023年三季度经营成本为433.67亿元,交易量为28.78亿单,滴滴司机单均收入约为15.07元。

2023年四季度经营成本为416.39亿元,交易量为29.31亿单,滴滴司机单均收入约为14.21元。

可以看到,滴滴司机的单均收入从一季度到四季度持续下降,四季度相比一季度下滑10%。

在去年7月,温州、广西等多地滴滴司机放出了降价后的单价,司机每公里收入仅有1块2毛多,快车降价后的价格甚至和以前的特惠价差不多。这直接导致司机收入出现大量缩水。


滴滴司机收入下降背后是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单价的定价下降,尤其是特惠单价格,司机基本已经没得赚。去年随着线下消费场景复苏,众多网约车平台采取“特惠单”和“一口价”牌,争夺市场,价格战竞争激烈。

据海报新闻报道,令网约车司机深感无力的另一问题是优惠券。“滴滴优惠券都算在司机头上,大大影响了我们的收益。”网约车司机高先生说。


其次是,滴滴抽成提高以及开闸放水引入司机,行业运力趋近饱和。

从数据来看,目前滴滴已经把抽成比例拉高到极限。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阳光行动”持续推动各网约车平台降低司机抽成,但从数据来看,滴滴抽成逐月上升,去年增加了2.7%。

根据海报新闻报道,在济南、成都等地随机调查的订单发现,滴滴抽成低于20%的订单仅占一成,特惠订单抽成普遍在27%-29%。”在这种情况下,滴滴司机单均收入再创新低,全年下滑10%。


总的来看,现有抽成已在不断接近相关部门规定的30%的红线了,司机的营收已经不断逼近极限值。


去年宝安日报报道,网约车司机心酸吐槽,每天亏本在跑,还不如进厂打工。“就是现代周扒皮,扣钱多,简直不尊重我们的工作。”有网约车司机吐槽道。


一些信息显示,为了养家糊口,滴滴的老司机们不断 “增加出车时长”,有些每天15个小时都在车上度过了。


但尽管如此,有网约车司机10个小时流水才180,崩溃大哭,称这种状态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再往上抽成已不现实了,滴滴亟待寻找新的商业模式或者开拓新业务。

乘客没有受益:司机无限拒载、司乘体验被波及

如今抽成不断提高,运力也在趋于饱和,司机收入下降,司机服务态度下滑导致用户体验受到影响。


有些司机甚至为了赚钱,不断拒载。在近期,一女子带两岁孩子打网约车,被要求加价,拒绝后遭到拒载,此外也有视障情侣携导盲犬打车遭拒。


在青岛胶州机场,有乘客晚上通过滴滴打车,一晚上打车多次,司机接单很快,但都是表示走线下不走平台,150元或180元包了,行就行,不行就拉倒,因为平台价格不行。


在过去,网约车主打的招牌是更好的服务与人性化体验,但现在隐约有服务倒退的倾向了。


“接了特惠单的司机,情绪很不稳定,有不开空调的,下雨天不愿进小区的,打了一口价的车,连气都不敢喘。”有网友表示。


因此,滴滴或许需要考虑,网约车的发展,应该是向服务升级的方向走,而不是实现盈利的代价是乘客感受到体验与服务在下降,司乘矛盾不断扩大,也影响了打车的安全性。

滴滴财报很美,却无人受益,用户留存和精细化服务是关键

总的来看,这一次滴滴财报看起来很美,但背后隐忧暗藏,因为无人从财报增长中受益。

这背后是市场竞争加剧与滴滴本身的盈利困境带来的,在盈利压力下,裁员与裁撤业务的同时,抽成也在不断上调,加上同行竞争,不断开闸放水引入司机,导致司机收入越来越低。

此外,在国内,网约车行业面临行业饱和以及合规问题。2023年,多地发文称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珠海、济南、遂宁等城市先后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风险预警的通告,行业景气情况逼近警戒红线。

如今滴滴当下亟待找到新的盈利点,形成良性的自我造血机制。

一个靠单一抽成不断提高压榨司机的商业模式带来的是一个无人受益的恶性循环。低价竞争是不可持续的,用户留存和精细化服务才是关键。如今运力饱和,单价变低,网约车正成为一门越来越不好赚的生意,司机不赚钱,很多怨气撒到乘客身上,进而导致服务体验下降,影响用户留存。

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以确保服务的可持续性和滴滴自身盈利能力,考验滴滴的破局能力与智慧。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